2018年10月17日上午,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小利老师在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101多功能厅举办了题为《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学术讲座,参加讲座的有我院院长蔡韧教授、何正荣教授以及其他老师和同学们。
郭老师的讲座主要从宏观与微观的视角,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经验,对音乐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出了诸多看法。
首先,从宏观视角来看,郭老师认为,音乐教育研究领域的学科性质决定研究方法选择。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和社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的领域非常广,研究领域不同,研究方法也必然不同,我们首要解决的就是研究领域的选择问题。郭老师以音乐教育哲学领域为例为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审美”与“实践”两大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比较》一文中,使用了比较法去寻找视角,她说到当时写这篇文章时,所思考的几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教音乐,我们应该教什么样的音乐,如何教音乐,等等,她循此思路而构思成文。她告诉我们,音乐“审美”的实现需要“实践”去支撑,否则就是空洞的理论经验。其后,在提到音乐课程、教材、教学法的研究时,郭老师说要注意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选择,根据具体研究课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去研究。而后,郭老师强调,音乐教育也需要调查,并且是调查最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典型性的音乐教育现象,总结其发展规律、存在问题以及研究对策等。
其次,从微观视角来看,郭老师提到,具体研究对象决定研究方法,在研究领域确定之后,正式进入研究阶段,需要遵循以下研究过程:确定研究领域→查阅相关文献(文献收集、整理、综述)→提出研究假设(研究视角、创新之处、预设研究结论)→制定研究计划(论文框架、研究方法)→搜集资料(文献、音像、数据、一手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作出研究→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郭老师还讲到了音乐教育研究的几种常用研究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以及比较法。
最后,郭老师给大家讲述了论文写作的具体方法。在选题上,她说,要选择我们最熟悉、最有把握以及最有必要补充的领域,并且要求有新意,小题大做,深耕细作,一个时期集中一个领域抓住不放,深挖细掘,形成系列。关于资料调查与来源,郭老师讲到,我们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寻找已知与未知的接点,避免重复劳动,从前人的结果得到启迪,引用、借鉴,作为论据的依据。资料调查的途径可以是实地调查、座谈会、访谈、问卷调查、实验数据等,也可以是图书馆、博物馆、音像资料馆、网络等,还有一些学术网站,如国际音乐教育网,谷歌学术网,中国谷歌学术网以及中国知网等。其后,郭老师还提到,论文的基本结构以及分析了几种不同论述性质的文章,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实验报告,这是确定研究假设,并通过教学经验来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的一种研究方法。一般说来主要分为以下步骤:选定实验课题,提出经验假设,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样本,实验前的准备以及实验实施。
郭老师的这次讲座是她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她认为写论文需要创新,这要求我们一定要多读书,勤思考,不断练习写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在写文章时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都需要我们从现在开始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锻炼我们的思辨能力,这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