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著名古琴演奏家张子盛先生应邀做客我院“独秀人生”艺术沙龙活动,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中国古典文化的视听盛宴。学院党委副书记蒙志明、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广林、古筝专业全体师生、文学院国学班师生代表、众多古琴爱好者齐聚一堂,在张子盛先生深邃、空灵的弹奏曲中,领略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感受中国文化的悠远和丰富内涵。
古琴,又称七弦琴、瑶琴,是我国历史上年代最悠久、艺术水平最高、最具传统艺术特征的古老民族乐器,被视为“八音之首”。它常用以寄寓古代文人的清风傲骨,素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古琴艺术为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其独特的文化价值更为世人所瞩目。而张子盛先生作为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古琴学会秘书长、天津琴院院长,曾开蒙自津门已故九嶷派琴家高仲钧先生,1999年创办了国内首家职业琴馆,在古琴普及教育上影响深远。张子盛先生一直以运指华美、取音纯净、注重以心取韵、心韵合一的演奏风格而享誉琴坛。
沙龙上,张子盛先生从“知音”的由来讲起,结合《列子・汤问》的文本以及骆玉笙的京韵大鼓片段《子期听琴》,将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娓娓道来,并由此引出了《高山流水》在唐代以后的衍生琴曲《高山》和《流水》。“泱泱乎高山,澹澹兮流水”,为了让听众更好地了解古琴曲在近代的传承与发展,张子盛先生还特意截取了电影《知音》的片段供在座的师生们赏析。
在赏析结束之后,张子盛先生提到,古琴艺术流传至今,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1977年8月在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飞船上,就收录了著名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用以代表中国音乐。它也带着中华民族的嘱托,前往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伴随着这支《流水》古琴曲的音频播放,在座的师生们都深深地沉浸在流畅的旋律中,仿佛亲眼目睹幽谷清溪汇成浩瀚汪洋,涵濡万物、曲尽万千变化之象。
最后,张子盛先生以“洋洋义志・涤荡凡尘”为主题,亲自携弟子为师生们演绎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流水》琴曲。琴音悠扬淡雅,仿佛有流水声,声声入耳,烟波浩渺,意境辽远,让在座师生亲眼目睹了大师的高超琴技。
张子盛先生在现场还与师生们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当一名观众提及希望了解《广陵散》琴曲时,他立即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魏晋时期的嵇康在刑场上终以一曲《广陵散》奏出自己生命的绝响,但并不代表《广陵散》所有的版本都由此失传,作为琴曲中结构最庞大的“曲之师长”,它仍有版本一直流传至今。张子盛先生还请弟子现场弹奏了《广陵散》的小序,让在座师生们一饱耳福。
据悉,为了庆祝中国古琴申遗十周年,由桂林市古琴学会和我院学生艺术实践中心协办的张子盛师生古琴音乐会桂林专场,也于近日在漓江剧院圆满落幕。这一系列定格高远的文艺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我院学生星空体育地感受名家风采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投身艺术实践创设了平台,也为古琴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微薄力量。(图文:钟婉莹)
张子盛先生弟子演绎《流水》和《广陵散》
合影留恋